《政治學》的研究可上溯至古希臘之亞里斯多德,現在的許多學科都是從政治學分出來的,如公共行政學系、外交系等。因為長時間的發展,政治學是ㄧ個有系統的龐大思想,對許多同學來說,是ㄧ門需要花時間的科目。政治學除了是大學院校必修課程外,更是公務員國家考試高普考及升等考試中,一般行政及一般民政類科的專業科目;有許多本科系或非本科系的學生在準備上頗顯吃力。本書乃以圖解的方式,深入淺出的來闡明政治學涉及的相關理論。
|
※推薦文 堅持到最後,必能享受甜美的果實 我是周欣宜,就讀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父母親都在私人企業上班,但是看到母親就職的企業一直被併購,意識到私部門因應經濟環境會有被裁員的危機,所以毅然決然投入國家考試,期盼自己命運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會面臨中年失業的風險。大學三年級與四年級準備國考,大四11月推甄錄取台灣大學公共事務所,12月開始依舊持續準備高普考,堅持到7月,終於在109年錄取高考三級一般行政。
放榜的那一刻,十分慶幸自己能夠在大四那年去客家學院修到王老師一整年的課程,在課堂上聽著老師的講解,再搭上《圖解政治學》與《圖解行政法》一起參照,讓我可以快速了解並複習國考考點。
王老師上課強調過,務必要了解題意,釐清題目的作答方向,不能只寫自己把握的答案而因此離題,如果真的考科讀不完或是沒有信心,一定要多寫考古題,從年度考古題的作答情形可以知道自己還有哪個觀念不夠熟悉。
政治學對於很多考生是致命傷,對於我也是,王老師的《圖解政治學》讓考生能釐清概念背景脈絡、理論架構,老師上課也會教同學以邏輯推演的方式去寫申論題,《圖解政治學》一書的主題式複習,讓考生不會遺漏任何一個觀念,若是多加練習寫申論題,基本上真正上戰場時,能在兩小時內整整寫滿作答紙(8頁)沒有問題。
感謝王老師在大四上學期對於我在推甄研究所期間的支持,也因有幸推甄有上榜,讓我在國考準備路途中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相較於其他全職考生,心態上可以較輕鬆的應對。
雖然自己是國立大學的學生,儘管非本科系,但在接觸國考考科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跟別人一樣是零基礎開始,上榜無關於智商高低與學歷好壞,關鍵在於自己有沒有找到讀書方式,有沒有堅持到最後一刻。除非自己有志同道合的讀書夥伴,否則國考生是注定孤單的,當時在學校身邊的同學不是有了工作、實習機會,就是有研究所可以唸,大家基本上是不碰書的,所以看他們開心的娛樂、慶祝時,心態很容易崩掉,好險在王老師的課堂上仍有些國考的學生們,彼此良性競爭讓我更有動力可以繼續邁進。
感謝父母、老師與曾經跟我一起備考的夥伴們,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是我這段期間成長的養分,如果沒有你們,我的上榜之路會更加艱辛。
最後,再次鼓勵所有在苦海中的國考生,上榜之日離你們其實不遠,只要相信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並堅持到最後一刻,放榜時就可以解脫了。
周欣宜 2020年10月
|
王保鍵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兼客家學院副院長,並兼語言平等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博士(國家發展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博士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博士課程進修
|
第一章 政治及政治意識型態 1-1 政治、權威、權力 1-2 政治學之演進(一) 1-3 政治學之演進(二) 1-4 意識型態 1-5 當代各種意識型態(一):自由主義 1-6 當代各種意識型態(二):保守主義與新右派 1-7 當代各種意識型態(三):馬克思主義 1-8 當代各種意識型態(四):社會主義 1-9 當代各種意識型態(五):民族主義 1-10 族群理論 1-11 臺灣的族群分類:分類指標之釐清
第二章 政治學分析途徑(方法論) 2-1 典範的概念 2-2 政治體系理論與結構功能理論 2-3 傳統制度研究與當代新制度研究 2-4 新制度主義研究面向 2-5 新制度主義核心思想:「制度」與「行為」兩變項間關係 2-6 微觀政治學與宏觀政治學之研究(一) 2-7 微觀政治學與宏觀政治學之研究(二) 2-8 質化研究法 2-9 紮根理論與現象學 2-10 韓佩爾之「科學說明之涵蓋律模式」 2-11 公共選擇理論
第三章 國家論 3-1 國家的起源 3-2 國家基本要素 3-3 主權 3-4 國家與政府 3-5 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 3-6 台灣法律地位已定論 3-7 國家理論與國家角色 3-8 國家角色:政治影響經濟 3-9 單一國、聯邦、邦聯(一) 3-10 單一國、聯邦、邦聯(二) 3-11 歐洲聯盟
第四章 民主的模式與實踐 4-1 民主的意涵與形式(一) 4-2 民主的意涵與形式(二) 4-3 民主理論的模型(一) 4-4 民主理論的模型(二) 4-5 多數決模型與共識模型 4-6 民主政治實踐成功條件 4-7 民主化與民主鞏固(一) 4-8 民主化與民主鞏固(二) 4-9 轉型正義
第五章 憲法與人權 5-1 憲法的意義與特性 5-2 憲法的分類 5-3 憲法的變遷:修憲途徑 5-4 憲法的變遷:憲法解釋途徑 5-5 我國憲法變遷及其象徵意義(一) 5-6 我國憲法變遷及其象徵意義(二) 5-7 人權之概念 5-8 人權之普世價值 5-9 人權之內涵(一) 5-10 人權之內涵(二) 5-11 言論自由與其界線:司法院釋字第617號解釋 5-12 表現自由之集會遊行 5-13 人權語言 5-14 國家語言
第六章 政府論 6-1 政府首長與國家元首間的關係 6-2 單院制與兩院制國會 6-3 內閣制 6-4 內閣制特徵 6-5 內閣制下行政與立法關係 6-6 英國政治制度新變革 6-7 總統制的概念 6-8 總統制之行政權與立法權分立,各有其正當性 6-9 總統制之行政權與立法權互相制衡(一) 6-10 總統制之行政權與立法權互相制衡(二) 6-11 總統制之司法權 6-12 雙首長制(半總統制)概念 6-13 雙首長制(半總統制)之特徵 6-14 雙首長制行政與立法間換軌:左右共治 6-15 我國憲政體制:雙首長制(釋字第627號) 6-16 總統無權主動對行政院免職 6-17 瑞士政治制度 6-18 中共政治制度 6-19 中共民主集中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七章 選舉制度 7-1 選舉的功能、方式及性質 7-2 候選人之產生 7-3 選舉制度類型 7-4 選區劃分與公平代表 7-5 選區劃分原則 7-6 選區劃分與傑利蠑螈 7-7 我國中央民代選舉區劃分機制 7-8 選舉區劃分之比較制度與論證對話 7-9 應選名額分配方式 7-10 投票行為理論 7-11 全國性公民投票 7-12 我國中央民代與地方民代 7-13 重新計票 7-14 婦女保障名額機制 7-15 不在籍投票 7-16 電子投票
第八章 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8-1 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8-2 政黨體系 8-3 政黨的財務來源 8-4 政黨之組織及活動 8-5 政黨之處分、解散及合併 8-6 政黨輪替之正功能 8-7 政黨輪替之負功能:兼述政黨輪替與民主鞏固 8-8 政黨財產與轉型正義
第九章 民意、政治參與、利益團體、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9-1 民意之形成與議題設定 9-2 民意之形成與測量 9-3 代議政治理論 9-4 政治傳播 9-5 政治參與 9-6 公民不服從 9-7 利益團體之意涵、種類暨活動方式 9-8 利益政治理論 9-9 政治文化之意涵與模式 9-10 政治社會化
第十章 國際關係與全球化 10-1 國際關係理論 10-2 後冷戰與和平機制 10-3 國際法之意涵及法源 10-4 國際條約 10-5 國際海洋法:海洋法制度與國際海峽 10-6 國際海洋法:無害通行權與國際海底海床(深海床) 10-7 國際海洋法:海洋環境保護(一) 10-8 國際海洋法:海洋環境保護(二) 10-9 國際海洋法:國際海域 10-10 混合法庭:國際刑法制度中追訴嚴重犯罪的新模式(一) 10-11 混合法庭:國際刑法制度中追訴嚴重犯罪的新模式(二) 10-12 國際組織 10-13 上海合作組織:第一個中共主導的國際組織 10-14 世界貿易組織 10-15 國際經貿 10-16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參考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