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風土尚未流失,只需不斷的提醒已經遲緩的知覺,書名既取為「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就是要邀請有心的讀者一起來踏青,一起來探勘百年來台灣地表的原貌,藉本書的知性旅路,發掘出台灣人的美意識。 網羅台灣人們的視覺經驗,從廣義的公眾性視覺藝術切入,內容主要分成四個大部分,包括:精緻藝術角度觀察畫家的原鄉情、近代文化生活美感意識的發現、交通工具及其相關的運輸公共美學及工業設計範疇,最後是城市生活變遷來看藝術家如何與城市對話。 四大走向裡所涵蓋的種類包羅萬象,從純粹藝術品的雕刻、繪畫到設施類的燈塔與紀念碑,從動態的交通工具到人文活動的美術館、老街、公園,無不包括在內,讓讀者從中訓練意識生活的美。
|
李欽賢 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審議委員 經歷:一九四五年生,歷史痴、火車迷,日文藏書豐富,讀書領域富國際觀, 不僅是一位勤於筆耕的美術史學者,也是勤跑田野遍歷鐵道的畫家。 擅以土地與風景的觀點,詮釋藝術史;踏遍全台各地,默默探索時代烙印的足跡。 近著:《台灣人文風景100點》(時報出版)、《台灣城市記憶》、《車站四季》 《台灣古老火車站》、《台灣火車知性之旅》(以上玉山社) 《台灣古地圖(日本時代) 》、《台灣風景繪葉書》(以上遠足文化) 《日本美術史話》、《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灣美術之旅》 《大地˙牧歌˙黃土水》(以上雄獅美術),以及童書繪本等,共四十餘冊
|
第一章 藝術家原鄉風情 一、刻劃南國原像 1、謳歌水牛 (黃土水) 2、大稻埕繁昌 (郭雪湖) 3、風俗藝術之巔峰 (陳進) 4、竹與雀的台灣觀點 (呂鐵州) 5、農村美意識 (林玉山) 二、縱貫鐵道沿線城市 1、基隆 (倪蔣懷) 2、台北 (陳植棋) 3、新竹 (李澤藩) 4、豐原 (葉火城) 5、嘉義 (陳澄波) 6、台南 (廖繼春) 7、高雄 (范洪甲) 三、列車窗外點景 四、宜蘭線鐵路新景觀 五、畫家看淡水與孔廟 六、街頭電線桿入畫 七、關懷原住民 八、山岳風景的知覺 九、勞動弟兄實錄 十、九份蘊藏藝術礦 第二章 郵遞的視覺魅力 一、繪葉書的昔日街景 二、新台灣八景 三、台灣風景戳巡禮 四、宣傳台灣博覽會 五、版畫台灣圖典 第三章 運輸的公共美學 一、台灣交通工具檔案 二、車站的公共視覺性 三、鐵路美學遺構 四、台北橋繪影 第四章 常民之眼遍歷台灣 一、北台灣老街緣起 二、都市計劃留下古城門 三、名園與豪邸 四、城市綠洲–公園 五、小市民的映畫館年代 第五章 天涯海角覓風景 一、祕境踏查產業風景 二、殘存的紀念碑 三、銅像「徵召」 四、圓山地平線變遷 五、燈塔藝文誌 六、藝術漂鳥的中途之家 第六章 本土與異域交鋒 一、畫家配合戰爭動員 二、風景版圖的擴張 三、故國山河與彩繪台北 四、素人畫家的民生圖譜 五、當代鄉土•大地雄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