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藝術走讀
2022 /111年「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核心推薦 中文圖書類三四年級
作  者╱
張美智、王麗惠、王馨蓮、鐘兆慧、黃咨樺、葉珮甄
出版社別╱
小五南
書  系╱
學習高手
出版日期╱
2024/09/13   (1版 2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316-8
書  號╱
YY09
頁  數╱
192
開  數╱
正20K
定  價╱
380 (特價 300)



配合108課綱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小學生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本書計有十二個篇章,場域橫跨臺灣的北中南東。閱讀本書,孩子透過文字品味文化與藝術,同時種下走向文化與藝術的方法及未來。
親師生共讀此書,在環境中尋寶。蹲低我們的姿態,牽著兒童的手,和他們一起閱讀土地,走向世界;和孩子學習,你將發現純真的眼睛所視為何。原來關於閱讀世界這件事,孩子有比我們更精采的想像。
※推薦文
本書主編兼作者張美智老師是教育部的藝術教育推動委員,曾榮獲藝術教育貢獻獎、師鐸獎、教學卓越獎,擔任幼兒到高中教師研習及親職講座超過300場次,是一位專注在藝術教育、了解孩子學習需求的老師。
她與五位同樣在藝術教育上優秀且具專業的師長:王麗惠校長、王馨蓮老師、鐘兆慧老師、黃咨樺老師和葉珮甄老師,一起撰寫這本獨創的《小學生藝術走讀》。
這本書的內容深入淺出,題材與文字不只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更能呼應以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趨勢。雖然建議閱讀的對象是國小學童,但是對於國小以上的學生,甚至家長都深具啟發,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家庭共學的好書。
將藝術與文化營造得如此貼近孩子的生活,讓知識與情境探索結合,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讀者發展品味、鑑賞的能力。深深覺得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應該閱讀的一本好書,故予以特別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副校長、藝術學院院長 陳瓊花
※主編簡介
張美智
張美智
現任
臺中市潭子區潭陽國民小學教師
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暨發表會核心小組成員
曾任
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諮詢委員
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諮詢委員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諮詢委員
教育部師鐸總統獎審查委員
教育部實驗學校評鑑訪視委員
教育部師資培用聯盟計畫教學演示暨研究成果評課委員
日本世界兒童畫展、中華民國世界兒童畫展、全國原住民繪畫比賽評審
獲獎紀錄
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教育部師鐸總統獎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廣達文教基金會「漂鳥計畫」、「創意教學獎」全國首獎
著作
芝麻開門:進入視覺藝術的世界(五南)

張美智
現任
臺中市潭子區潭陽國民小學教師
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動會委員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暨發表會核心小組成員
曾任
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諮詢委員
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諮詢委員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諮詢委員
教育部師鐸總統獎審查委員
教育部實驗學校評鑑訪視委員
教育部師資培用聯盟計畫教學演示暨研究成果評課委員
日本世界兒童畫展、中華民國世界兒童畫展、全國原住民繪畫比賽評審
獲獎紀錄
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教育部師鐸總統獎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廣達文教基金會「漂鳥計畫」、「創意教學獎」全國首獎
著作
芝麻開門:進入視覺藝術的世界(五南)

王麗惠
彰化縣溪湖鎮湖東國民小學校長
彰化縣藝術領域輔導團召集人
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
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
第六屆廣達游藝獎「行政推手獎」
參與編著「視覺藝術領域教材教法」(五南)

王馨蓮
臺中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藝才班專任術科教師
教育部視覺藝術教育實踐研究計畫教學案例全國優等
第三屆廣達文教基金會創意教學設計比賽~教師組全國特優獎
全國教師自製教學媒體競賽優選
參加36回日本實踐美術教育學會京都發表會
日本輕井澤71回全國造形教育大會進行藝術教學研究
臺中教育大學<STEAM 教學對創造力的影響>計畫專案研究
臺中市國民小學英語補充教材美術編輯
全國學生美展指導學生多次榮獲特優獎

鐘兆慧
臺中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藝才班專任術科教師
教育部藝術才能美術領域輔導員
教育部中小學藝術才能班課程發展前瞻計畫諮詢委員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總綱/領綱種子講師
國教院美感素養調查研究命題小組委員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藝術領域輔導員
教育部視覺藝術教育實踐研究計畫教學案例全國特優/受邀日本京都全國造形研究實踐研討會發表
廣達文教基金會「漂鳥計畫」、「創意教學獎」全國首獎
全國學生美展指導學生多次榮獲特優獎
臺中市「推廣美育」優良教師

黃咨樺
臺中市南屯區永春國民小學教師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藝術領域輔導員
文化部中區文化體驗教育輔導委員
教育部實踐藝術教學研究計畫教學案例全國優選
日本名古屋72回全國造形教育大會進行藝術教學研究
臺中市美感涵育系列:認識臺中前輩藝術家─美感學習本子編著
臺中市政府2015-2016藝術家作品校園巡迴展─藝術美感手冊編輯

葉珮甄
臺中市北屯區建功國民小學教師

01 菱形、圓形、三角形的祕密
撒布優部落及原住民博物館的野性呼喚
02奔跑、呼吸、仰望!
穿梭在竹編織的自然系遊樂場
03光與玻璃的追逐遊戲
臺灣玻璃館與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的光影逐夢
04香火環繞的工藝大師
三峽清水祖師廟的角落生物
05館長先生的阿爸美術館
一起來拜訪李梅樹的繪畫世界
06平行時空的探險旅行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07改變世界的油漆刷
從彩虹眷村看彩繪藝術的回春魔力
08小石頭也可以拼貼成一幅畫
顏水龍的馬賽克鑲嵌壁畫和臺中之心
09臺灣水牛在哪裡?
北中南三座美術館都珍藏的浮雕壁畫
10用熱情把故事鑄成永恆
蒲添生與蒲浩明的父子接力
11龍鳳的棲息地
楊英風美術館及花蓮三角公園、東勢大橋上的吉祥動物
12「不要臉」的燈泡人
從街頭看心情故事

芝麻開門:進入
視覺藝術的世界
小學生設計走讀
出發吧!我的藝
術探險
穿越千年的黑嚕
嚕探險:水墨的
三大主題樂園
雪狼男孩:SD
Gs永續有聲繪

一年52週的藝
術遊戲課




01菱形、圓形、三角形的祕密
撒布優部落及原住民博物館的野性呼喚

大家都知道這個圖案「▲」是三角形,三角形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山、樹、牙齒、刺、屋頂、帽子、糖果屋、小紅帽、小矮人⋯⋯就算是再簡單的形狀,我們都會依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或生活經驗有所聯想。
臺灣的原住民是最具有能力與智慧在自然中生活的人,他們的文化故事就展現在織布、木石雕刻及身上的紋樣。
閱讀紋樣是理解原住民文化的途徑之一,走入菱形、圓形、三角形的圖紋裡,來一場部落探訪之旅吧!

你認識原住民朋友嗎?有沒有原住民同學跟你一起學習呢?提起「原住民」,你最先想到的是具有特色的服裝?熱情、活潑的歌舞?獨特的慶典?你還會想到什麼呢?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便可以接觸到原住民的文化,只要在任何物件中畫上菱形紋或鋸齒紋就會讓我們聯想到原住民。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的排灣族聚落,由八大家族共同形成的撒布優(sapulju)部落,在部落間散步,找尋頭目家門口的石刻。村子裡有八位頭目,每位頭目的家屋前,都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上大都以線雕、上色的方式表現出排灣族的太陽神、百步蛇、陶甕、連杯⋯⋯,還有家族的名字;背面則仔細刻劃了家族的遷移歷史,讓後人知道先人篳路藍縷的歷程及祖先來自何處。

這些石碑上的圖紋你一定不陌生,尤其是「蛇背紋」。它與神話中的百步蛇有關,表現在居屋門楣、棟樑、屋牆、石版、服飾和常用的生活器皿上,是頭目與貴族專用的圖紋。看看這些石碑上的雕刻及彩繪,百步蛇黑白相間的菱形花紋搭配金黃色的太陽、赭紅色的陶甕、藍色的連杯,你能發現百步蛇是黑底白紋還是白底黑紋?黑白和色彩之間的搭配讓你有什麼感受?石碑上的圖樣與文字是如何配置?

WoW!發現
「原住民」是指較早定居在某地方的族群,臺灣的原住民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至三之間,如果平均分布,大約在每間小學班級裡至少會有一名原住民同學。不要小看這百分之二至三的人口, 原住民族總數約有五十三萬人,對臺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資產。

Ya!表現
如果讓你設計家門口的標誌,你會寫什麼文字?畫什麼圖樣?如何表現出家中的精神?

WoW!發現
原住民的紋樣是來自於對生活事物的觀察,例如:太陽紋在排灣族代表頭目,裝飾在達悟族的船頭代表船眼;菱形紋在泰雅族代表祖靈的眼睛,在排灣、魯凱、布農族代表貴族或祖靈百步蛇;鋸齒紋對居住於山區的泰雅族代表山、居住於海邊的達悟族則代表海浪。

菱形紋經常應用在世界各國的服飾布料上,在臺灣原住民中,尤以泰雅族的編織品特別常見,菱形紋在泰雅族的解讀為「祖靈之眼」,具有「祖靈的監視」與「祖靈的保護」之意,紋樣的設計方式為二方連續。請你再仔細觀察原住民還有哪些紋樣呢?你看過X紋、○紋、橫紋、網紋、人頭紋、人形紋嗎?下次有機會看見的時候,可以問問看或查查看,那些紋樣是代表什麼意義。

小朋友,一起來觀察,這些大自然中的紋樣是擷取自哪裡的呢?你也可以幫它命名或解釋它的代表意義。

在生活周遭也能找到許多紋樣的表現喔!這些紋樣是出現在哪些地方或物件上?你還有發現其他不同的紋樣嗎?

Ya!表現
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紋樣用筆畫在紙上,和同學分享紋樣的組成方式及可能的擷取來源。你會發現人類紋樣設計的靈感,常來自於自然簡化後的造形。

紋樣變化真奧妙,只要運用固定的圖案,加上不同的排列方式,就能產生秩序與規律的變化。人們把這些方式運用在生活的事物上,讓我們看看這些紋樣是用什麼方
式設計的?
把相同的圖案往橫向或直向重複排列成條狀花樣,我們將它稱為「二方連續」。
將相同的圖案同時往橫向及直向重複排列,往上下四方發展成為一個平面,我們將它
稱為「四方連續」。下面有地毯上的織紋以及建築中的壁堵,你能分辨它們是運用二
方或四方連續設計的嗎?

WoW!發現
除了二方連續、四方連續之外,也有排列成圓形的圓形紋樣。例如:達悟族用於船眼的太陽紋及用於祭祀的盤子上的紋樣。另外,廟宇裝飾或剪紙作品中也有許多吉祥圖案是圓形紋樣,例如:代表五福臨門的蝙蝠圖紋。

我們會覺得這些圖紋好看,是因為反覆出現產生了一種規律與秩序感,如果再合宜的搭配色彩,會讓我們有更多不同的感覺。例如:黑白紅的菱形紋,當它變成紅黃藍的菱形紋或黃綠藍的菱形紋,雖然是相同的紋樣卻帶來不同的感受。

Ya!表現
紋樣變化真是奧妙,均衡、對稱加上排列、組合,就能變出新花樣。你也來試著用繪畫、剪貼、蓋印的方式製作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圓形環繞的紋樣吧!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的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是全臺第一座以原住民族文物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建築外型揉合高架式的木構造建築樣貌,並於中央安置一根石雕圖騰柱。你在其他原住民族的主題展館可以試著觀察,建築與展場設計是否有運用相關的文化或圖像元素?

WoW!發現
高架式的木構造建築又稱為干欄式建築,是為了適應潮濕的氣候環境所發展出來的建築樣式。外型看起來就是從地面架起許多短柱來支撐屋室的地板,當潮濕或淹水的時候可以保持室內的乾燥,也有人稱它為高腳屋。

原住民族的紋樣是美麗的文化資產,生活中善用這些美麗的紋樣可以設計出各式具有民族色彩的用品。除了在部落可以找到原住民風格的手工藝品,在臺北市的國家文創禮品館也有許多相關的商品,桃園國際機場還為原住民設計的文創品規劃臺灣精品的展售區,這些都是用設計創意進行文化分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