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工業4.0時代產業管理秘訣:TP管理
作  者╱
王基村、鄭豐聰、吳美芳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超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
2025/08/01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423-574-7
書  號╱
1FW4
頁  數╱
400
開  數╱
20K
定  價╱
55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書籍推薦人
JMAC管理技術研究所所長                     齋藤彰一   
亞洲光學董事長                                 賴以仁
前大分Canon社長                               野沢陳悅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張寶誠
般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秋琦
新藝國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胡書山
※推薦文
推薦序五 般若科技 蔡秋琦董事長

     跟王基村顧問的緣分,始於2018 年。
     外子林允進白手起家、創立了般若科技,設計製造銷售小快艇船外機螺旋槳,工廠製程涵蓋鑄造到加工等等。我與先生創業前,並未在一般公司上過班,對於公司的營運管理,僅憑自行摸索學習,雖經營狀況尚可,但關於鑄件居高不
下的報廢率,一直是我心中的隱憂。
     2018 年,在我內心萌生一股強烈的帶領公司更上一層樓的願望時,恰好王顧問帶著新藝企管的團隊來到公司提案,保證能將報廢率在5 個月內降低30%。當時我們的報廢率約18% 上下,也就是說,要產出100 個螺槳,我必須投產
120 個,才能保證出貨;曾讀過一本書中提到:「台積電的良品率很高,所以很有競爭力。」因此雖然當時我並沒有很大把握、許多同仁也不看好,我依然堅持簽約,因我深深覺得現狀實在太浪費了,有一絲可能我都要試試看!當時真的沒有想到,這會是造成公司重大改變的一個決定,而王顧問會是這麼重要的一位貴人。
     一開始,我們共同閱讀王顧問的書,也就是這本TP 管理,同仁們讀得很認真,在王顧問團隊的帶領下,報廢率大幅下降。2019 年底,疫情開始爆發,漸漸人們因不能群聚、有單獨空間的船舶活動大為興盛,我們很幸運地在此時提升了產量,得以滿足2021~2022 年的爆單需求,業績有了大幅的成長。經過4年多的努力,我們的報廢率降到不到1%,真是非常驚人的成果!另一方面更讓我驚喜的是,王顧問不僅有紮實的學術基礎、更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般若的幹部及同仁在其「要求與鼓舞並重」的領導下,學習如何切實地將書上的理論化為實際,怎麼去找到問題、組織團隊、針對問題共同討論、以至有系統地試驗各種改善方法,從豐田式的生產、到技術上與時俱進的改善,不斷往前邁進。這些成果,不僅僅在品質上的提升,公司的同仁及幹部,經過了很努力、很辛苦的學習,能力大幅提升、收穫滿滿,得到了成長的喜悅、對自己更有信心,讓整個公司從根本上蛻變!而顧問本身踏實努力的精神、如何培育員工的觀念、到充滿了正向能量的帶領,方方面面都讓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深深地感恩這個緣分。
  
     本書濃縮了王顧問智慧的精華,是本值得好好去研究跟執行的好書。我誠心地推薦給有心想將公司帶領好的人,一起來閱讀此書,跟著書中一步步地去達成目標,也祝福所有讀者,在經營上步步高陞。

蔡秋琦
2025年6月

王基村
現任:
新藝國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顧問總監
聯絡電話:(04)836-0077
學歷:
臺北工專機械科汽車組
逢甲大學工學院工學碩士
經歷:
ヾ臺灣canon(日商)(1973~1988):專員~組立、QA課長
ゝ臺灣HOYA(日商)(1989~2003):副廠長~總經理
2000年代表臺灣HOYA公司到日本能率協會主催的TP管理大會受賞並做案例發表
ゞ亞洲光學集團(2003~2015):董事、執行副總經理
映像事業、精密組件、特殊光學材料等事業部長
集團製造管理推進總負責人
集團人才培育總負責人

鄭豐聰
現任:
逢甲大學智慧機械產業發展中心 研究教授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博士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研究所 碩士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 學士
經歷: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 專任教授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 專任副教授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 專任講師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 專任助教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兼任副教授
榮譽:
榮獲臺中市99年特殊優良教師
98學年度逢甲大學優良教學教師

吳美芳
學歷:
逢甲大學商學研究所 商學博士
榮譽:
逢甲大學優良教學教師
逢甲大學優良導師
經歷:
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董事

推薦序一 日本TP專家       齋藤彰一
推薦序二 台灣光學大廠    賴以仁
推薦序三 生產革新高手    野沢陳悅
推薦序四 中國生產力中心 張寶誠總經理
推薦序五 般若科技          蔡秋琦董事長
推薦序六 新藝國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胡書山執行長
自序 王基村
引言   鄭豐聰
本書使用要領簡介            吳美芳
Chapter 1 TP管理的10大祕訣
Chapter 2 你必須先了解日本能率協會的TP管理概要
Chapter 3 專門為華人產業量身訂做的TP管理
Chapter 4 9大差別化施策展開工具
Chapter 5 A光學公司成功案例
Chapter 6 B產品事業部成功案例
Chapter 7 C材料事業部成功案例
Chapter 8 結論

超圖解元宇宙
超圖解81位董
事長及總經理成
功經營智慧
超圖解人才晉升
指南:上班族成
功晉升關鍵38
堂必修課
就業服務乙級技
術士證照考試(
學科、術科)─
重點中的重點,
不囉嗦,讓你一
本就PASS~
圖解行銷學
踏上生成式AI
自學之路:從底
層技術、程式實
作到企業應用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1-1 經營環境不斷改變
過去家電市場的時代,市場的擴大是從先進國開始販賣,然後中進國,最後再到後進國,產品約有10 年的週期,競爭的主要條件是價格和品質。
到了1980~1995 年代進入電腦市場的時代,市場的擴大改變為以先進國為中心,世界同時發表,產品的週期已被縮短為2~3 年,競爭的主要條件是價格和投入市場的速度,誰先推出產品,誰占優勢。
進入數位網路時代1995~2010 年,市場的擴大已經改變為世界同時發表,同時販賣,產品週期0.3~0.5 年,競爭的主要條件為功能、價格與市場投入速度、生產規模。

1-2 製造業必須要有的機制
ヾ能夠利用新技術開拓新事業,或能有效的應用高度技術製造新製品。
ゝ能夠開發及利用高度技術,卓越的提升製品機能。
ゞ能夠確實把握市場的需求品質,整合顧客需求的製品企畫、設計、製造、販賣。
々能彈性及時處理製品上線、製品換線、產量變更、快速交貨。
ぁ能夠確實推動戰勝地球村大幅降價的競爭。
あ能夠建立讓員工有責任心、有成就感、明亮、滿意的工作環境。
ぃ能夠整合公司上下全體員工的向量趨向一致,朝向總合目標邁進

重點說明:
第ヾ項和第ゝ項要求的是必須追求新的技術,才能在業界領先。
第ゞ項要求的是產品品質,因此必須整合設計和製造,生產出具信賴性的產品。
第々項要求的是快速交貨,因此必須追求整合供應鏈管理。
第ぁ項要求的是價格優勢,因此必須整合設計、製造、全面推動降價活動。
第あ項和第ぃ項最為重要,事在人為,必須構建一個有機性的管理系統,讓全體員工自發性的樂在工作,TOP 放心、員工也開心。

什麼是差別化 • 就是與眾不同
所有人都一字排開,你希望被人認識,怎麼辦?
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是亮點!例如:身高2.29m 的巨人一站出來就是亮點。
有些人採用不同的方式將自己的能力明確無誤地表達出 ,或者透過裝備,讓自己變得獨一無二!
公司之間的競爭就和人之間的競爭一樣,必須脫胎換骨變成獨一無二

1-3 日式獨特的 TP 管理因應誕生

為了讓製造業擁有差別化的技術和管理,日式TP 管理因應誕生,其誕生過程如下所述。
從1980 年代後半開始,日本產業界進入了變革期,在這之前的擴大成長期,日本產業界所採取的方法大都是模仿先進企業的成功事例之後,再加以發展應用而導致成功的。在擴大成長期這段期間所導入、展開並實踐的以IE、VE、QC 等
為代表的多數管理法,時至今日仍是有效的。因此,到1980 年代為止,日本技術的強度可以說是依靠適應能力和應用技術的能力。
1980 年代後半開始,伴隨著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所產生的多品種化現象,市場的飽和,以及無法期待絕對量的擴大環境之下,日本產業界進入了需要同時能符合高機能、高品質、短交貨期以及低價格等條件互相矛盾的時代。
1982 年,日本能率協會在通產省的後援之下召開的生產與品質向上的國際會議中,將促進總合生產力向上所需具備的新概念和技術開發的重要性大大地加以提倡,1983 年設置了TP 賞審議會,並展開了真正的TP 管理研究,1985 年第
一屆的TP 賞(總合生產力優秀賞)共有三個企業受賞,到現在為止,包括TP特別賞、TP 獎勵賞共有80 多個企業受賞。
TP 管理(Total Productivity Management)是1982 年日本能率協會開發出來的經營手法,定義如下:
1. T 是Total,意味策略性的投入企業所有的經營資源,整合所有活動的方向。
2. P 是Productivity,意味追求符合真正時代要求的新生產力,將實現顧客滿意的製品競爭力,提高到超一流水準為最大目標。
3. M 是Management,意味展開策略性的目標設定、融合Top Down 與Bottom Up,建構充滿活力的PDCA 實行體制,確立活用各自企業特色的創造性管理。
也就是說,為了實現經營者的夢想創造出來的管理架構就是TP 管理制度,TP 管理的指標是朝向企業想要擁有的夢想,一面改善企業的體質,一面謀求顧客的滿足。
TP 管理的輪廓如右圖所示, 它是一個活力系統, 目標展開採用TOP DOWN,從總合目標展開到中間目標再展開,到最基層的目標項目,可以有效整合個人及團隊的整體目標,也釐清企業組織與部門與個人目標的關聯性。施策展開採用BOTTOM UP,一面提升員工的能力,一面讓員工參與,激勵士氣、使命感、成就感,讓員工在明朗快樂的環境下,創意不斷的產生。
TP 管理制度最大的長處在於確立符合各企業特色的創造性管理,讓企業做對的事、也把事情做對,所以企業主可以很放心的將工作交給屬下、屬下也在被充分的授權下,產生無比的動力,使企業與員工雙贏。

1-4 TP 管理的10 大秘訣
筆者自1973 年以來學習或推進過各項管理制度,例如:1980 年代的全面品質管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績效分析管理(Performance Analysis Control),1990 年代的及時化生產系統(Just In Time)、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全面生產保養(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快速反應策略(Quick Response),2000 年代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產業電子化推進、6σ、、平衡計分卡等。自1998 年開始推行TP 管理制度20 年,與其他管理制度相較之下,它能獲得更大的效益,是因為它具備了10 大秘訣:

1. 明確遠大的目標、不只是解決復元的問題、而是解決公司設定的課題。
2. 目標展開採用Top Down、所以上、中、基層向量一致、沒有無意義的目
標。
3. 施策展開採用Bottom Up,所以員工因參與而產生三感( 責任感、使命
感、成就感),讓員工在非常明朗、快樂、自信的工作氣氛中工作,創意
不斷的產生。
4. 設定基準值,一切成果與基準值比較,並與財務連結,追求真成果。
5. 追求的是面積目標。
6. 追求的是看得見的事前管理。
7. 以貢獻率管理面積目標進度,簡單易懂,並連結升遷獎賞。
8. 過程與結果並重,確保對策的真實性。
9. 切入企業的課題不是單一切口而是彈性的。
10. TP 管理集眾管理制度的大成。

因為10 大秘訣,所以推行TP 管理的製造業都能夠:
創造出差別化技術
因為不只是解決復元的問題而是製造問題來解決,所以目標設定由累積改善
型轉換成理想極限導向型,向標竿技術挑戰。

創造出差別化管理
1. 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
2. 激勵員工,創意不斷
不吃大鍋飯,能分工合作
TOP 很放心,員工更開心
3. 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