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作  者╱
楊朝仲、文柏、林秋松、董綺安、劉馨隆、徐文濤、李政熹
出版社別╱
書泉
書  系╱
職場專門店
出版日期╱
2020/09/07   (3版 3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451-084-9
書  號╱
3M55
頁  數╱
256
開  數╱
25K
定  價╱
250 (特價 198)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推薦文
推薦序一
  衣服修改,不如重新裁製省力;觀念調整,不如沿用習慣省事。這是人情之常,也是眾人通病,更是諸多事務成敗的關鍵。
  回顧近十年來,全球距離縮短、國際競爭激烈、時代進步飛快,往往瞬息之間的驟變,逼得人們踉蹌腳步才剛剛穩住,便又跌落在一陣心驚膽顫之中。身處教育界的我們,非但無法漠然置身事外,更應該明白自己肩負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所以,當全世界都積極投入了教育改革時,臺灣當然不會缺席,儘管「十二年國教」被罵翻,翻轉教室和創新教學被唱衰,我還是要堅定地説:「教育,非變不可!」
  歷史告訴我們:改革,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觀念的扭轉。基於這樣的理由,我積極參與了各項研習和會議,努力不放棄吸收新知、觀摩學習的機會。因此,2016年的1月8日,我參加教育部推動優質化團隊所安排的校長場工作坊,聽到了逢甲大學「專案管理與系統思考研究中心」主任楊朝仲教授主講的「系統性思考」,胸中一些疑難瓶頸頓時豁然化解,因此我們主動聯繫楊教授洽談有關實務上合作的可能性,在雙方決定進一步的合作之後,短短一個學期就先後針對「行政專案管理」、「優質化計畫書撰寫」、「107課綱多元創新課程設計」、「中英文寫作的指導」等項目導入系統性思考的概念和作為,希望成為不斷尋求自我提升的一股助力。非常感謝逢甲大學楊教授團隊的協助,更感謝學校許多同仁的支持與加入,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我們已經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畢竟樹人是百年大計,雖然離蓊鬱繁茂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方向正確、方法活絡,至少不會路迷而心慌。
  猶記得上半年才剛拜讀過楊教授的《系統思考的即戰力》一書,如今這本書即將發行新版──《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我十分佩服他能把令人頭昏腦脹的複雜理論,用「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自創「八爪章魚法」,讓我們在實務操作時易於入門、有助領悟。這次有幸受邀並答應寫序,正是因為親身體驗到楊教授率領他的團隊,不斷地在理論與實務、業界與學界之間,致力於「推廣、落實、驗證、更新」,著實讓人欽佩!
  在教育界服務卅多年,見證許多可貴的默默耕耘者,他們不張揚、不浮誇、不氣餒,而這樣的一股沉默力量,往往是讓社會局面看似紛亂散漫,卻能維持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誠如教授所說的:「眼睛看到的是視線,眼光看到的是視野。」相信不論是企業人才需求或學校培育策略,甚至只是個人思維習慣的突破,這本書所講的這套方法,都值得深深讚賞和大力推薦。

台中市私立衛道中學校長   陳秋敏


推薦序二──不給貓咪鮮魚吃
  坊間談就業、理財、管理、英語學習類的書籍不可勝數,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大約也都是由前述類型的書籍獨占鰲頭。只是,台灣出版業者每年推出 4 萬本新書,換言之,平均每天約有110本新書上市。要在書海中浮出浪頭,爭取能見度,而不被下一波大浪來襲時淹沒,靠的是功力,更是實力。
  不敢說《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是一本能夠異軍突起的新書,但是,作者群在書中所要呈現給讀者的,的確是迥異於過往的類型書籍。「給貓魚吃,不如給貓魚竿」,書中一再傳達的就是這種信念。用更淺白的話說,面對困惑,作者不告訴你答案,而是要教你如何思考,讓你自己想辦法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是「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但究其實,真正的原理原則,還是系統思考。其實,系統思考這領域,我接觸亦不多。前幾年,接獲作者群的另一本大作《系統動力學》時,曾略為瀏覽,當時還為內容的過度艱澀難以體會而感到痛苦不已,不料,這一次,同樣的內功心法,換個包裝後再推出,已然變得平易近人,甚且老嫗能解。「系統思考」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深學術名詞,它已從工程界進入社會界,從純然的理工環境中,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人皆可上手應用的思考工具。
  我猜想,作者群應該是一群很執著的學者們,在習得「系統思考」這一領域的精髓後,認為這套理論博大精深,且可以在運用在不同層面上,為免這麼精彩的理論被侷限於學術殿堂,外界難以一窺堂奧,乃親自下海操刀,分頭撰寫各篇章節,經集結後成為一書,讓魯鈍如我輩者,皆能依其導引,而為運用。
  因此,這本書絕非以文筆精美取勝,更非以內容曲折離奇見長,它所傳達的,是「系統思考」的基礎理論,以及簡易的操作模式。如果讀者能夠領略其中要義,並化為自身的內功心法,所謂一法通、萬法通,未來,說不定讀者們自己也能夠續成「學習力與系統思考」、「生活力與系統思考」等書呢!

TVBS 電視台法務室經理 范立達


推薦序三
  「問題解決」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能力,但在現有教育系統中不容易培養。從小到大,大部份的考試都有標準答案,許多是是非題、選擇題,以致於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把「問題」簡化了。「簡單的問題-標準的答案」,這種思考模式主導著我們的學習,也主導著我們的教學,久而久之,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複雜系統,解決複雜的問題。但是,真實社會中大部份問題都是複雜的問題,都不是「是非題」或是「選擇題」。於是,面對困境時,我們常常會不知所措。
  小到個人生涯規劃、大到治國與全球戰略,核心都是「問題解決」,但這些都不是簡單問題,涉及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對環境的瞭解、對可用資源的掌握、對策略的分析、對先後步驟的規劃,簡言之,我們要能對複雜系統有所瞭解,才能掌握問題的核心,才能規劃策略並進一步調整改善。因此,問題解決是有方法可以依循的,再複雜的問題,只要我們掌握整體系統,仍然如簡單問題一般可以分階段、依照規劃來解決。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是作者多年來針對解決複雜問題,歸納研究出透過系統思考來達成改善目標的一套哲學、方法與策略。系統思考可以用在任何決策領域,更是目標管理、組織變革必需採取的最佳策略。本書特別以就業力與高中創新教學為討論對象,正因為這兩項議題是大家關心卻不知如何面對,而且會深切影響學生未來競爭力的重大議題。能將系統思考導入個人生涯規劃、目標管理、組織變革,就能針對複雜問題規劃出解決方案。
  學會系統思考能讓我們面對現實生活把複雜問題簡化、找到關鍵核心、並尋求改善的可行方案。本人要特別推薦《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一書,它提供我們一套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簡單方法。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翟本瑞主任

楊朝仲
現職: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主任
   逢甲大學專案管理與系統思考研究中心主任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及資源保育學系副教授
   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理事
學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工研院創意中心特聘研究、水利署專案計劃主持人、上銀科技、IBM、旭東機械、新北市政府、勞動部發展署、漢翔航空、遠東新世紀、亞太電信 、亞洲水泥、大毅建設、瑞助營造、豐邑建設、台灣矽能、志聖工業、振鋒企業、中華工商研究院、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中華專案管理學會、 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等單位教育訓練講師
證照:PMI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PMP)
專長:系統思考、系統動力學、專案管理、企業診斷、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著作:「反直覺才會贏:你從沒看過的系統思考、專案管理與孫子兵法」,商訊文化。「系統動力學~思維與應用」,五南圖書出版社。
e-mail:yccneural@gmail.com ; ccy@fcu.edu.tw

文柏
現職:法務部綜合規劃司秘書
學歷: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
專長:系統思考、史學方法
e-mail:hahaha0001.tw@gmail.com

林秋松
現職:逢甲大學領導知能與服務學習中心主任
   逢甲大學志工中心主任
學歷: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博士學位學程博士
專長:職能訓練規劃與評量、職涯規劃與發展、系統思考  
e-mail:chslin@fcu.edu.tw

董綺安
現職:逢甲大學外語文中心講師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英語所博士候選人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
專長:EFL Writing, L2 Learner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e-mail:catung@fcu.edu.tw

劉馨隆
現職:明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學歷:中央大學營建管理博士
專長:經濟學與管理學、運輸工程、營建管理、專案管理
e-mail:hsinlung@must.edu.tw

徐文濤
現職:明道高級中學高中部主任
   明道高級中學國文科專任教師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經歷:高中國文學科中心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學科中心種子教師、明道高級中學國文科總召集人
專長:閱讀寫作策略與教學、資訊科技融入國文教學
e-mail:mike.m7302@gmail.com

李政熹
現職:國立清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學歷:美國Washington州 City University管理研究所碩士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學士
經歷:國立苑裡高中教務主任、學務主任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借調教師
專長:公民與社會、管理學、政治學
e-mail:jimmypiscal@gmail.com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再版序
第一章 餓死在食物堆裡的胖子
    系統思考與就業力
第二章 一隻拿食物的手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第三章 啞巴吃黃蓮
    系統思考與英文表達能力
第四章 昏迷中的菜籃族
    系統思考與財務分析能力
第五章 無厘頭的旅遊
    系統思考與專案管理能力
第六章 自己的工作自己挑
    系統思考與職涯規劃能力
第七章 你會催眠嗎
    系統思考與求職面試問題
第八章 唸不好,別放棄!系統思考來救你
    八爪章魚覓食術與高中創新教學

圖解經濟學:最
重要概念
路與通行權、袋
地解套:土地開
發中通行權的實
際案例分享
NG土地開發即
刻救援:土地買
賣真實案例分享
圖解山田流的生
產革新
圖解Googl
e SEO內容
行銷有撇步!突
破非理工思維經
營SEO關鍵字
的瓶頸
超強房地產行銷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3 啞巴吃黃蓮
系統思考與英文表達能力

國際視野是一種跨文化與跨語言的認知能力,現已成為面對 21 世紀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力。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陳超明

外語學習與競爭力
 在面臨全球經濟衰退之際,就業市場的失業率攀升,以往需才若渴的現象呈現緩滯, 甚至在某些行業呈現就業人才負成長的窘況。然而一批批的社會新鮮人仍會依原有的步調湧入就業市場,屆時在就業市場上,不論是失業的、無業的,甚至是目前仍然在工作崗位上的,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就是,如何突顯自己的優勢,展現強勢的競爭力,穩住工作,逆勢上爬。
  許多學者專家早在二十一世紀初就提出培養「軟技能」(soft skills),或「二十一世紀技能」(21st-centry skills)以提升競爭力的觀念,雖然用的名詞不同,但是所指的核心概念卻是異曲同工:二十一世紀競爭力的養成不是侷限於專業能力、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原創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國際視野。而其中,尤以國際視野最為重要。政大公企中心陳超明主任在「給大學新鮮人的信」中點明,「國際視野是一種跨文化與跨語言的認知能力,已成為歐美日(甚至中國大陸)大學生,面對廿一世紀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力」。這個觀點與 2008 年初一份由全美大學聯盟委託彼得•哈特研究機構就「大學應如何評估及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從雇主的觀點出發」進行調查,所發
表的結論之一不謀而合。 該項調查發現在 12 項關鍵能力指標的準備度上,多數的應屆畢業生最欠缺的四項能力依次是全球知識 (global knowledge),自我引導(self-direction),寫作(writing) 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在「世界是平的」平台上,全球知識攸關企業的成敗,無怪乎這是雇主們最重視的一項能力指標1。
  不論是全球知識或是國際視野,這項能力養成的關鍵在於外語能力的培養。外語能力強,自然可吸取世界各國語言、文化的菁華,以新的角度來省視自我,看到自我的不足與缺陷,並進而檢視自我與族群、社會,甚而世界的互動關係和運作模式。在不斷吸收世界語文的同時,學習者的思維與語言會因外來的刺激而
逐漸呈現多元性和包容性。一個有深度思考、分析能力的學習者,更可藉由國際視野的拓展,看到現狀中的病灶,抽絲剝繭地找出解決方案或規劃出遠景,提供有行政執行力的人做參考。因此,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學習外語不啻是提升自我與國家競爭力的首要利器。
重視的一項能力指標1。
  不論是全球知識或是國際視野,這項能力養成的關鍵在於外語能力的培養。外語能力強,自然可吸取世界各國語言、文化的菁華,以新的角度來省視自我,看到自我的不足與缺陷,並進而檢視自我與族群、社會,甚而世界的互動關係和運作模式。在不斷吸收世界語文的同時,學習者的思維與語言會因外來的刺激而
逐漸呈現多元性和包容性。一個有深度思考、分析能力的學習者,更可藉由國際視野的拓展,看到現狀中的病灶,抽絲剝繭地找出解決方案或規劃出遠景,提供有行政執行力的人做參考。因此,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學習外語不啻是提升自我與國家競爭力的首要利器。

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逐年下降
  半個世紀以來,在台灣,學習外語的人才大都是以學習英語為主。在五、六○年代,台灣學生的英語學習以閱讀、文法見長,後來隨著解嚴、通訊工業的日新月異及網路的流行,接觸英語的機會大為增加,在講求時效的今日,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佳反而是當前職場生存的必要條件。然而,根據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歷年資料顯示,近幾年來台灣學生托福平均成績排名大幅滑落。電腦托福平均成績在亞洲地區排名殿後,學子們的表現大不如前。而且依據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在 2007年底公布的「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現況調查統計報告」,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公私立大學生,英語程度只相當於國中生,甚至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學生只有英語初學者程度。這在在顯示台灣大學生的英語程度低落,是個不爭的事實。

問題的癥結有三:
  一、考試和網路的普及壓縮了學生內化英語的時間、空間和態度。今天在學習金字塔中間和底層的人往往因為基礎弱或信心不足,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有的轉而求助於網路翻譯,只求約略懂得文章一、二即可,有的死記硬背,但求過關就好。由於考試,導致學習成就低的人對英語學習興致缺缺,自然而然不會主動搜尋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更遑論參予任何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活動。 長久下來,他所習得的字彙、文法有限,生活領域狹隘,知識觸角無法延伸出去。在考托福、多益、雅思等大型考試時,他如何看懂經濟衰退的因果關係?他如何瞭解反聖嬰現象的形成和影響?他如何知道辦公室英語會話的禮節?
  二、基礎工夫不紮實,但求聽得懂,看得通就好。很多大學生學了將近十年的文法,但是寫出來的句子錯誤百出。文法沒搞懂,字彙的解釋沒選對,遇到複雜或是較學術性的文章,自然是一知半解,如果再要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三、隨著大學錄取率的提高,大學生的平均英語素質愈來愈低。除非在大學四年,這群學生有所領悟,急起直追,否則畢業後找補習班惡補托福、多益、雅思,試圖通過留學門檻,也許加油點、多試幾次,就可以低分通過,但想要拿高分實在很難。近幾年,台灣學生的英語素質與鄰國學生相較仍是略遜一籌。追根究柢,台灣學生學習英語不佳的原因,在於沒有自發性的學習動力與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如果不能跨越基本的英語學習障礙,根本無法領會到隱含於語言後的邏輯思維、文化意涵和國際視野,長久下來,他們的競爭力實在令人堪憂。

如何提升競爭力?
  在職場上,成功的人通常具有這樣的特質: 看透過去、計劃現在、預見未來。就像是美國管理學院首位華人院士陳明哲教授在《天下雜誌》400 期專刊所提到的,面對任何情境,他所思考的三個問題: Why are we here? Why should we care? How much do we know? 藉由這三個現在式,我們必須反思,知道為何處於今天的局面、知道要在乎甚麼、知道所學多少。要為現況找到有意義的答案,我們必須在時間的延展線上,回顧過去、計畫未來,否則找不到向上提升、向前邁進的動力。同樣地,這三個問題指出了一個教育者應思考的方向:培育未來的傑出人才,大學教育應該著重在訓練學生養成具有獨立的思考力、良好的表達力
和立體的國際觀,以便和過去、現在、未來接軌。試想,一個專業人才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力,怎能分析過去、找出現在與過去間的因果關係,及看到現在的盲點? 一個專業人才如果不能成功地表達自己,與他人做良性的溝通,怎能讓小我、大我發揮最大的產能,提升「現在」的最大價值? 一個專業人才如果沒有立體的國際視野,綜觀一個事件所牽連的所有因素,模擬出整個事件的因果回饋圖,怎能突破現況,創造、掌握未來的新趨勢?
  在大學,任何課程都須以培養這三種能力為核心教學目標。不論是專攻法律、商管、資電工程、醫學、生命科學或基礎科學,大學生除應在專業領域潛心研究外, 更應跨領域修課或修習一些英語課程,藉助新的思維、方法隨時開發、培養這三種能力。目前台灣許多菁英大學也都朝此方向規劃,鼓勵系、所教師以英語授課、整合教學資源、開發新的跨領域課程,或要求學生通過相當的英語能力門檻始能畢業。這一切無不希冀學生在跨出校門前能養成這三種能力,以便將來運用在職場上,展現優勢的競爭力。

系統思考與英文寫作

修一門「英文寫作」課吧!
  想一石三鳥,修一門課,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外語表達力及國際視野?不妨修一門「英文寫作」課吧!寫作是屬於一種語言「輸出」(language output),它涉及知識、思考,及語言表達等層面。這三個層面的運用度愈高、愈深,文章所表達的意涵就愈能吸引人、說服人。
  我在大學教授「基礎英文寫作」已有十餘年的經驗,看不懂學生的文章是常有的事。文中文法、句型錯誤百出,遣詞用字往往讓我啼笑皆非,有時學生洋洋灑灑地寫了好幾大段,重點其實就是兩句。問學生到底在寫些甚麼? 「我有想法啊,就是寫不出來。不知道怎麼寫?」其實,真正的癥結在於學生不知如何寫,更不知寫甚麼。要寫到重點,不贅言、不岔題、有創意、有結構、寫得清、說得明,這可真不是件簡單的事。

當中文遇見英文──混沌的開始
  對於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作者而言,以英語初寫作,語意不清、說理不明、組織混亂都是可預期的。因為基本上,中英文的文化思維模式與文字邏輯大不相同。中國文字的源起是以字的圖像、意象代表字義,在文字的演化及文明的演變過程中,學習者靠大量的記憶、背誦豐富了知識,因此無形中造就了「言簡意賅」,「點到為止」的用語習慣,養成了暗喻性,螺旋性(spiral thinking mode)的思維模式。例如,中文寫作的習慣較傾向以既有的典故、成語、諺語等來表達抽象的觀念,或傾向於用較複雜的詞句或語法來修飾中文語句。而在起、承、轉、合的寫作模式中總是先介紹主題之背景思想,闡述其重要性,再切入主題,接著,承前所提,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印證主題,收尾時,再畫龍點睛一番。
  反觀西方文字的演變,是以字母拼寫代表字的聲音,再加入音節,隨著文明的演變,文字的結構日形複雜,而文字的衍生、分類、定義慢慢地成就了抽象、邏輯、系統性的思維模式。例如,英文的寫作架構是成直線性發展 (lineal development),段落與段落,句子與句子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係。而且總是先直述
重點,再佐以說明或例證。在起、承、轉、合的英文寫作模式中,通常先切入主題、重點,並點出文章發展的主軸。接著,依據主軸,佐以資料證明,再加以說明、闡釋。最後,綜前所述,再次呼應主題之重要性。
  兩種語言的寫作邏輯與思維模式大相逕庭,因此初學者往往犯下許多的錯誤、產生很大的挫折感。如果此時引進系統思考,在寫作準備期 (pre-writing)、寫作期(writing)和後寫作期(post-writing)來幫助寫作,至少在邏輯推演、文章組織和思想層面會大有助益。

引進系統思考於英文寫作
  1980 年代初期,英文寫作由「作品為導向」(productbased)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轉為以「過程為導向」(processbased)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這套理論與方法用於外語寫作教學已逾 20 年,成效卓著。根據這套理論,文章的完成涉及三個階段:寫作準備期、寫作期和後寫作期。通常在寫作準備期,老師會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暖身活動,例如腦力激盪、條列想法、想甚麼寫甚麼(free writing)、心智圖、草擬大綱等,目的就是在開發學生的想法,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點子,剔除無關、多餘或是重複的看法。接下來的寫作期,作者則是根據之前的資料、大綱開始以英語撰寫文章。在寫完初稿後,依據老師或同儕的建議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訂正,校對文章,直至完稿。
  「過程式導向」(process-based) 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成敗與作者本身所受到的邏輯思考訓練大有關係。通常修習「基礎英文寫作」的學生這方面所受的邏輯訓練較少,往往在內容的拓展趨於表面化,無法做深度延伸。尤其是在寫論理性或是說明性的文章,寫作準備期暖身活動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不斷地丟問題
(why or how)給學生,學生通常都是「點到為止」,結果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內容都不夠具體、說理不足。如果,此時老師能引進系統思考,幫助學生運用歸納或演繹的方式去找到不同的成因或結果,並且看到不同成因或結果之間的相連性、同類性,交互作用或互相影響,並且積極地搜尋資料補足論理的根據,自然
而然,學生的思考會比較多元化,在考慮一個議題時,不只可作多線性的推演,發展出多條因果關係,更可運用系統思考的因果回饋圖,借用基模與時間滯延的觀念做通盤的考量。
  如果在準備期所撰寫的大綱夠詳細,推理夠清楚,資料夠充分,這時開始草擬文稿,遇到的困難不外乎是語言技巧的問題,
例如,如何遣詞用句、如何把想法轉成簡單扼要的英文句子、如何修飾段落間的語氣轉換等。但是,通常也是在這個階段,學生一邊寫,一邊察覺到大綱大有問題,因為他的邏輯推演是源自於中文,並非英文。原先看到的大綱常常是用關鍵詞語或片語概括,一旦要用句子去說明、解釋,並且連結句子與句子間的邏輯性,學生就會遇到瓶頸: 用句子把關鍵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後,似乎就水到渠成了,何須再贅言?但是在英文思維裡,說理要客觀、充分,光是表達出關鍵性的看法是不夠的。這個看法為甚麼重要? 為甚麼有關聯?如何有關聯?這些都是每個重點必須說明的一部分。
  如何強化每個段落的支撐力(support)和說理性?系統思考提供了另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由於系統思考的因果回饋圖是以每個迴圈表示一個關鍵點(成因或結果)的細節推演,當迴圈展開的愈詳細,所提供的相關細節愈多,而這些細節大都是依因果關係或時間順序串聯起來。如果作者能掌握每個迴圈的發展,就
等於掌握了每個段落的書寫順序。而每個迴圈間的關聯可依作者判定的優先順序或是時間順序,串聯各個段落,自然而成一篇文章。書寫至此,文章的優劣大已底定,只要在後寫作期,找出遺漏的細節,增添資料,補強邏輯性即可。
  其實,在英文寫作中引進系統思考可輔助加強英文寫作的三大要素:重點一致(unity),說理、佐證的支撐強度(support) 和組織、結構的連貫性 (coherence)。除此之外、學生的邏輯思考、表達力及知識層面都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