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史記》武將、史傳文學暨《史記》學
作 者:
蔡忠道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學術專著
出版日期:2025/02/17(1版1刷)
ISBN:978-626-393-028-5
E I S B N:9786264231176
書 號:1XNU
頁 數:336
開 數:20K
定 價:500元
優惠價格:450元
經典,是指對後世影響久遠的典範之作。 《史記》是中國第一本紀傳體史書,也是不落架的文學經典。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兩千五百年的中國歷史。《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不僅是史官也作傳體書寫,因此《史記》中的人物類型列傳,從帝王身邊的文臣、武將的特性及爬梳。文臣靠一枝筆桿,可以編纂典籍、撰文進諫;武將手握兵權,身受君王信任,為國家開疆闢土、捍衛邊防,地位重要。 本書共兩大編,共15章包括 第一編 斬將搴旗,立功掘墓——《史記》武將疏論:重在敘述歷代武將的形象及影響。 第二編 史傳文學與史記學:重在敘述《史記》中的文學性。 經由《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史記之筆,除了可學習其史觀的切入,也能從今到古,從熟悉的現實進入那個年代、那些事、那些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及處事的智慧……,跨越好幾個朝代、幾千年古人的踅音,餘音不絕。讓經典成為現實治癒、解決你我生活所遇所有問題的案例,再創出自我處世的智慧。
蔡忠道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博士 經歷:輔英技術學院、嘉義師院、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著作:《陸賈思想研究》 《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 《魏晉處世思想之研究》 〈史記命論析探〉等論文三十餘篇
目錄
獻詞
序
第一編 斬將搴旗,立功掘墓—─《史記》武將疏論
第一章 《史記》之武將典型—─以〈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為中心
第二章 《史記》之兵學
第三章 《史記》之命論
第四章 煮酒話英雄—─李景星《史記評議》之武將評論
第五章 樂毅—─武將特出的典範
第六章 《史記》之秦朝武將
第七章 《史記》之漢初武將
第八章 武帝時的武將—─〈李將軍列傳〉與〈衛將軍驃騎列傳〉對讀
第二編 史傳文學與史記學
第一章 《史記.刺客列傳》及其改編探究
第二章 王安石史傳散文之翻案手法—─以《史記》相關篇章為考察
第三章 《史記》之新城人物探析—─兼及王漁洋的相關詩篇
第四章 臺灣中學國語文教材選用《史記》之考論
第五章 黃震《史記》學
第六章 臺灣《史記》詮釋初探(1950-2013)
第七章 《史記》的生死觀
第一章 《史記》之武將典型 以〈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為中心 司馬遷創類傳的體例,概括歷史類型人物,既可表現出多元的歷史人物,也能收到以簡馭繁的敘寫功效。然而,除了十篇類傳之外,《史記》有許多散居各篇的類型人物,因為個別人物在歷史上深具份量,遂以單傳或合傳記載之,如果我們將這些人物傳記並觀歸納,將獲得不同的閱讀樂趣與新奇發現。「武將」就是歷史中很重要的類型人物,他們率領士兵在戰場上斬將搴旗,因此,本身必須擅長戰鬥技能,成為強悍的戰鬥體;武將最重要的是統帥軍隊殺敵致勝,他們必須具備豐富的兵學知識,且能靈活運用。此外,武將位高權重,動見觀瞻,個性耿直,卻又長年在外,必須具備高度的政治智慧,才能應對複雜的官場。本章以《史記》中的武將類型為題,聚焦於〈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先分析其內涵,再論其典型的意義。 《史記》是歷史人物的畫廊,除了「書」、「表」之外,130篇中有112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的體例有單傳、合傳、類傳與附傳等,其中,類傳歸納歷史的類型人物,對閱讀史傳、了解人物頗能收以簡馭繁的功效。《史記》的類傳共有10篇,以歷史上代表性的「類型」人物為傳主,不同於單傳、合傳記敘一、兩人,類傳的人物都是三人以上。然而,如果我們從「類型」人物的角度切入,就會發現,《史記》記載的類型人物,除了刺客、滑稽、佞幸、酷吏等類傳之外,還有其他類型人物散居各篇,「武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史記》中記載的武將,僅從篇名統計就有32位,包括項羽(項羽本紀)、陳涉(陳涉世家)、曹參(曹相 國世家)、周勃(絳侯周勃世家)、司馬穰苴(司馬穰苴列傳)、孫武、吳起(孫子吳起列傳)、白起、王翦(白起王翦列傳)、魏公子(魏公子列傳)、樂毅(樂毅列傳)、廉頗(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田單列傳)、蒙恬(蒙恬列傳)、陳餘(張耳陳餘列傳)、魏豹、彭越(魏豹彭越列傳)、黥布(黥布列傳)、韓信(淮陰侯列傳)、韓王信、盧綰(韓信盧綰列傳)、田儋(田儋列傳)、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樊酈滕灌列傳)、季布、欒布(季布欒布列傳)、韓長孺(韓長孺列傳)、李廣(李將軍列傳)、衛青、霍去病(衞將軍驃騎列傳)共23篇傳記,占《史記》全書17%,範圍涵蓋本紀、世家、列傳,時間則從春秋到西漢。 由此可見,在歷史的長河中,武將是人數眾多,也是影響深遠的一群重要人物。然而,歷來對《史記》武將的研究,雖曾關注個別的武將,如李廣、韓信等人,卻較少對武將做整體的觀照與全面的把握,據筆者搜尋,具代表性的研究只有蔡信發〈從《史記》論將帥之道〉一文以及宋嗣廉《司馬遷兵學縱橫》一書,前者從《史記》論為將之道,著重統帥之道的分析歸納。後者論述史公兵學時,對《史記》記敘的戰爭、武將有初步的研究。此外,《史記》對戰爭的描寫深受《左傳》的影響,因此,關於《左傳》武略、兵學、戰爭的相關研究,也是了解《史記》武將的重要參考。因此,「《史記》武將之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的研究主題。本章以〈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李將軍列傳〉為主,三位都是出色的將領:有出色的戰鬥技能,又善用兵法,在戰場上指揮若定,屢建奇功,然而,也都以悲劇收場,具有典型的意義。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