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推薦人 臺灣師範大學EMBA執行長 王仕茹、iThome周刊副總編輯 王宏仁、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印永翔、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總經理 杜宏毅、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芬恩特創新聚落/副所長 柯榮哲、中華電信資深顧問/中華立鼎光電董事長 涂元光
|
※推薦文 與讀者來一場數位轉型的深度對談
隨著行動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 4.0 等技術的快速進步,數位化環境的興盛已有沸沸湯湯、沛然莫之能禦之勢,企業亟需重新思考如何結合數位科技以優化行銷與業務力、營運流程、組織架構、創新與研發以及支援活動等等。數位轉型不但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更關係到企業能否較競爭者更具競爭優勢,能否在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下永保基業長青。
縱使經理人了解到數位轉型的必要性,能不能成功地領導或執行企業的數位轉型,更牽涉到他/她能不能制定正確的數位轉型策略、改造組織文化、建立優質的人力資本,以及累積資訊技術與數據分析力。也就是說,數位轉型牽涉到的企業運作面向極廣,而且首要是必須立基於由客戶需求所驅動的數位轉換,而不是單單朝著追求數位技術提升的方向,才能使數位轉型不至於功敗垂成。
何宗武、薛丹琦、謝佳真三位作者以獨特的觀點揭櫫了數位轉型的重要理念、兩個成功的關鍵、三個案例、和四個經濟學原理。何宗武教授多年來即從事相關議題的企業診斷和專案執行,擁有極其深厚的經濟學素養以及掌握核心問題的卓越洞察力,他為想掌握數位轉型力的經理人提供了正確的觀念、架構和理論基礎。第二位作者薛丹琦則是結合豐富的金融科技實務經驗與數位創新商業模式研究,而第三位作者謝佳結合商業模式經濟學分析行動支付市場,則是提供了實際商業案例的深入分析與探討。
為了讓本書更貼近經理人建立數位轉型力的需求,何宗武教授更在出書前即採用本書內容做為 2020 年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EMBA 金融科技應用課程的上課教材。透過直接與高階經理人的深入對談,三位作者得到許多寶貴的回饋與修正意 見,更使本書與坊間的相關書籍大為不同。我很高興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能引領從事數位轉型的經理人聚焦在正確的策略思考上,循序漸進地規劃數位轉型的進程,使經理人與其企業躋身於成功者之列,戰勝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
王仕茹 臺灣師範大學 EMBA 執行長
闖蕩數位生態圈叢林,不只要有好地圖,更要懂製圖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熱帶叢林,至今沒有人知道,這裡有多少種生物,多少種生態圈,至少發現了數千種動物、數萬種植物和2百多萬種昆蟲生活。每當發現一個新的生態圈,找到新的物種和基因,就可能帶來新藥的突破,解決某一個棘 手的病情。這裡是全世界的生物基因庫。
在這裡探險,需要的不只是糧食、武器、藥物就夠了,更需要一套地圖。因為叢林是善變的,一個月前的小徑,可能這個月就滿布植物,看不到路面痕跡。連續幾天暴雨,可能就帶來了一灣急流,改變了這一方樹林的樣貌。能不能穿越,如何繞道,都需要地圖的指引。
甚至,最好你有一套繪圖工具,有能力自己繪製。按圖索驥,只能探索那些前人走過的路,想要找到新的生態圈,新的可能性,得再往更深處,或無人所及之處,那裡連路都沒有。
數位經濟的世界,就如同亞馬遜雨林,只是這裡是數位世界的熱帶叢林。我們生活在其中,卻無法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多複雜,有多少種未來的可能性。科技不斷演進,也不斷加速變革,三十年誕生的 HTTP 協定,創造了今日我們所整個 Web 生態圈,E-mail 應用改寫了工作職場的合作樣貌,十多年前誕生的 App Store,創造了全新的軟體生態圈,區塊鏈更是正在改變實體金融世界的生態圈,甚至像是臉書、Line、雲端技術、API 技術、容器技術、微服務架構,都創造了各種新的生態,大到創造了全球性規模的平台,小到能改變鄰里生活圈的互動方式。科技創新只是加速生態圈演化的一項原因,更關鍵的是創新科技的利用,同樣的技術,新的應用流程、商業模式,就可能催生出新的生態圈。真實世界叢林需要數萬年的演化,但數位叢林可能數十年,甚至數年,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新生態。
在數位叢林世界,生態圈的競爭,還沒有從藍海變成紅海之前,按圖索驥,仍舊有效,前人成功的路徑,依舊可以參考,但是,機會愈來愈小,收穫愈來愈低。有一套好的繪圖工具,可以幫忙找出新的出路和少為人觸及的潛在機會,若不只熟悉畫圖工具和畫技,更能熟悉數位設計方法,藝術理論、影像創作思維,不只可以描繪現存的環境,還能用來想像和勾勒新世界的樣貌,探索進入的途徑。
這正是這本書的價值,不只提供了剖析現有數位經濟世界、數位商業模式的架構和工具,更用「四個經濟學原理」,來提供一套從根本理解數位世界的剖析策略。
光是書中提到的 3 種數位經濟營運模式,10 種數位商業模式,都是可以供按圖索驥的模式工具,可以作為設計數位轉型發展方向的參考架構,或像是用來分析數位化轉型成功案例,以及轉型失敗案例的剖析角度,也都是值得借鏡的檢視祕訣,可以用來評估自家轉型策略的盲點。
有了一套繪圖工具以及背後的理論知識,如何轉為實際具體可行的執行方案,這本書更以「開放銀行」和「行動支付」的實務研究來印證和示範,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套用到真實場域中,這是台灣目前正在成形的兩大新興金融生態圈,也是愈來愈成熟的新藍海。
數位轉型不是目標,只是達到目標前的過程,但要闖蕩數位生態圈叢林,你不只需要摸索方向,制定策略的地圖,更要具備能開創新路的思維能力。
王宏仁 iThome 周刊副總編輯
一趟深入數位商業經濟實例的知性之旅
自 1990 年代中,網際網路問世之後,直接與間接地改變商業模式、提升勞工產能、明顯提高勞工的總要素生產力。在不到三十年之間,許多新型態的產業崛起,例如共享經濟的翹楚:Airbnb 與 Uber,數位社群巨人的 Facebook。亦有為數不少的成功轉型的公司,例如 Amazon。本書的三位作者,分別具有深厚的經濟學專業訓練、長年服務於金融業的背景,於本書的三篇中,強調數位轉型與 IT 轉型的不同,數位化轉型中所創造的客戶擁有的數位價值,以及如何應用制度經濟學將複雜的問題具象化與結構化。
個人在閱讀本書時發現,最吸引我之處,是本書引用大量的實際商業案例,分門別類地穿插在不同章節中,印證理論與演進脈絡,非常具有可看性與參考價值。本書的作者之一,何宗武教授是我的同事,長年浸淫在經濟學的書海與專業文章之中,他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與程式語言能力,功力深厚,甚為仰慕。很高興宗武兄與兩位合著作者,願意筆耕這類專業與實務結合的出版,讓現代的數位創新與商業模式的演變與未來可能性,分享給讀者。
印永翔 臺灣師範大學 教授兼副校長
|
何宗武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教授
經歷: 世新大學特聘教授
專長財務經濟學、金融大數據、計量經濟資料科學及程式語言等,著作多本相關書籍,如:《R語言:深入淺出財經計量》、《R資料採礦與數據分析:以GUI套件Rattle結合程式語言實作》、《資料分析輕鬆學:R Commander高手捷徑》、《Eviews高手:財經計量應用手冊》
薛丹琦 學歷: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經濟與金融博士 世新大學財金研究所碩士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 世新大學新聞系學士
作者具有金融與電信專業,目前任職於大樹金控,擔任金融科技政策與策略溝通副理一職。曾於華南銀行數位金融部,負責產品研發與金融科技策略分析,以及於陳明哲教授顧問團隊,協助企業高管培訓與企業轉型諮商等專案。早期於是方電訊擔任產品經理及中華電信電信研究院擔任研究人員,負責電信市場與政策分析。
謝佳真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EMBA107級畢業 經歷:金融業
|
推薦序 與讀者來一場數位轉型的深度對談 王仕茹 闖蕩數位生態圈叢林,不只要有好地圖,更要懂製圖 王宏仁 一趟深入數位商業經濟實例的知性之旅 印永翔
作者序 何宗武
前言
01 科技革命:數位轉型一點靈 1.1 科技革命塑造傳播位元世界 1.2 突破代工侷限邁向創新思維 1.3 數位創新決策前三個思考點 1.4 數位商業模式經濟學四大原理淺談 Part 1 兩個成功的關鍵 02 數位化與數位轉型 2.1 商品數位化或商業模式? 2.2 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2.3 數位轉型? 2.3.1 數位化轉型成功案例 2.3.2 數位轉型失敗案例 03 商業模式 3.1 數位經濟路徑圖 3.2 數位經濟 10 大商業模式 3.2.1 微型支付(Micropayments):零碎化內容 3.2.2 按使用付費(Pay-Per-Use):串流和按使用付費 3.2.3 訂閱(Subscription) 3.2.4 會員制(Membership) 3.2.5 免費增值版/高級增值模式(Freemium/Premium) 3.2.6 嵌入式廣告(Embedded AD) 3.2.7 遊戲化(Gamification) 3.2.8 群眾募資(Crowdfunding) 3.2.9 直接銷售(Direct sale) 3.2.10 開放存取(Open Access)與點對點磨課師(P2P-MOOCS) 3.3 數位經濟營運模式 3.3.1 平台經濟營運模式 3.3.2 API 經濟營運模式 3.3.3 演算法經濟營運模式 Part 2 三個案例 04 行動支付的挑戰 4.1 支付寶的商業模式 4.1.1 支付寶的發展 4.1.2 支付寶如何賺錢 4.1.3 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個市場 4.2 PayPal 的商業模式 4.2.1 PayPal 發展歷程 4.2.2 PayPal 如何賺錢? 4.2.3 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個市場 4.3 Apple Pay 的商業模式 4.3.1 Apple Pay 發展歷程 4.3.2 Apple Pay 如何賺錢 4.3.3 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個市場 4.4 M-Pesa 的商業模式 4.4.1 M-Pesa 的發展歷程 4.4.2 M-Pesa 如何賺錢? 4.4.3 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個市場 05 開放銀行帶來的契機 5.1 開放銀行的各國政策發展 5.2 國際開放銀行平台發展及商業模式 5.2.1 完全開放 API 銀行平台 5.2.2 銀行 API 平台(Banking API Platform) 5.2.3 挑戰者銀行平台(Challenger Bank API Platform) 5.3 開放銀行對於台灣的意涵 5.4 台灣 Open Banking 可能的商業模式 06 演算法經濟的未來 6.1 演算法技術篇 6.2 演算法經濟的案例 6.3 科技取代? Part 3 四個經濟學原理 07 商機的市場原理:供給和需求的相遇 7.1 市場商機矩陣 7.2 定價問題─需求的價格彈性 7.3 結語─商業模式的經濟學思考 08 市場結構 8.1 市場結構的原理 8.2 廠商的競爭優勢 8.2.1 規模經濟 8.2.2 範疇經濟 8.2.3 產品差異性形成的進入障礙 8.3 結語─商業模式的經濟學思考 09 交易成本 9.1 交易成本原理 9.2 制度經濟學 9.3 結語─商業模式的經濟學思考 10 因果經濟學簡說 10.1 經濟計量方法之兩性問題 10.2 都是內生性惹的禍 10.3 結語─商業模式的經濟學思考 後記 台灣行動支付的未來在哪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