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與史帝芬霍金:究竟是誰的設計?
God and Stephen Hawking: Whose Dseign Is It Anyway?
原文作者╱
John C. Lennox
作  者╱
約翰•倫諾克斯
譯  者╱
王惟芬 譯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14/03/01   (2版 1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目前無庫存
email:
I  S  B  N ╱
978-957-11-7500-3
書  號╱
RE17
頁  數╱
168
開  數╱
25K
定  價╱
200 (特價 158)


「對史蒂芬•霍金的《大設計》之精采回應,請務必同時看看這兩方的論點。」
—《道金斯的幻覺》作者阿立斯特•麥格拉思(Alister McGrath)

「將神放逐當然是相當狂妄的主張。……有這麼多的疑點,我們當然要霍金拿出證據來證明他的說法。他的論點是否真的禁得起嚴格的審視?我想我們有權力知道。」
知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所著的《大設計》為「新無神論」陣營注入一強心針,成為論戰中的最新利器,這本書聲稱宇宙乃是由物理定律而不是神所創造出來的。牛津大學的數學家也是《上帝的送葬者》(God’s Undertaker)一書的作者約翰•倫諾克斯,對此迅速而坦率的回應,仔細檢視霍金的推論邏輯。

倫諾克斯以生動而淺顯的文字,帶領我們檢視霍金的主要論點,並以最新的科學和哲學方法和理論的明確解釋顯示出霍金非但未能推翻造物主的存在,實際上還讓神的存在變得更有說服力。
※書籍推薦人
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汪中和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林太家
新店召會長老   歐陽家立
※推薦文
科學與信仰
     在人類存在的時空裡,沒有一個問題,比「是否有上帝?」更重要。然而,自古以來,科學與信仰這個課題,就不斷困擾許多人,也是許多爭議的焦點。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及曼羅迪諾合著的近作「大設計」,又為這個古老的辯論吹出新的號角。
     本書作者,也是牛津的數學家倫諾克斯,在這本簡潔有力的小書裡,用生動淺明的文辭,詳細引導讀者檢視「大設計」一書論點的邏輯與缺失。倫諾克斯的結論清楚指出,霍金及曼羅迪諾提出的學理不但沒有否定上帝,反倒讓上帝的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更重要的,對上帝的信仰其實是超越科學的領域,並且牢固地建立在億萬人的生命經驗與見證裡。
     對從事科學的我而言,科學主要是認識上帝創造的宇宙以及其間的自然規律,並且把認識宇宙所累積的知識用來促進人類社會的福祉。例如,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我們如今了解地球是一個生態運作非常精細的能量平衡系統,藉由組成非常獨特的大氣層,以及完整的生物及地球化學循環系統(如碳、氮、氧、硫、水),維持地球表面的溫度在狹窄的範圍內變動,使得人類及萬物得以滋長,生生不息。
     然而,科學研究只是去認識早已經存在的規律及現象,並且往往需要從事精細的實驗工作,以反覆驗證比對;可是自然界很多現象已經完成,再也不會重複。例如宇宙的起源、原始大氣及海洋的演進,這些問題已經超越實驗可以驗證的範圍。此外,實驗科學所探討的對象,必須要有一定的物理單位(長度、重量、強度、頻率等)去定義,才可以準確地量度它們的變化量。這些基本的條件要素,形成了科學先天的侷限性。
     不僅如此,科學上的認識與經驗,隨著知識不斷的累積,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與修正;過去認為正確的觀念,會被隨後的發現所推翻。以前人類不了解火山、地震、海嘯等可怕的自然現象為何發生,產生許多的誤解與穿鑿附會。如今,藉著板塊學說的興起,我們才知道它們主要是地殼板塊相互作用下的產物。因此,科學的認識永遠不會絕對化,也不會完美;科學的進展只能使我們更加接近真理的認識。
     很有趣的是,科學不斷進步,我們的知識累積的越多,愈顯得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也體會萬物運作的精巧與奇妙,讓從事科學工作的人不得不發出無比的讚嘆與敬佩。科學持續的演進,反而使得科學家更加謙卑;也讓科學家深刻體會出,若沒有一個極其智慧的設計,我們的宇宙不可能如此運作。所以,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本無法排除上帝的存在。
     這是出科學入信仰的主觀經歷,也是我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選擇!


                                                         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汪中和

約翰•倫諾克斯(John C. Lennox)
具有人文學碩士、博士、哲學博士與科學碩士等學位,目前是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以及格林坦普頓學院的數學和科學哲學研究員,曾和理查•道金斯及克里斯朵夫•希欽斯辯論,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譯
台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台大海洋所與醫學院。譯著有《氣候變遷地圖》、《鐵馬革命》、《HOME:地球降溫手冊》、《時間的故事》、《普魯斯特與烏賊》、《左手、右手:探討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抗生素的迷思》等十餘本書。另曾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與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等編譯。

Email:weifen.wang@gmail.com。

前言
第一章 基本問題
第二章 是神還是自然律?
第三章 是神還是多元宇宙?
第四章 到底是誰的設計?
第五章 科學與理性
結論

圖解AI:從計
算機的誕生到超
越人類智慧的A
I(彩色版)
(限中國大陸以
外地區銷售)
物理風雲─近代
篇:智慧巨光照
亮自然奧祕
物理風雲─古典
篇:智慧巨光照
亮自然奧祕
ChatGPT
與人類未來:通
往AGI的複雜
之路
50則非知不可
的心理學概念
毒家報導─揭露
新聞中與生活有
關的化學常識




這些日子以來,上帝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科學家出版一本又一本的書,不斷延續這個話題,像是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的《上帝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God)、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上帝的迷思》(The God Delusion)、維克多•史騰格爾(Victor Stenger)的《上帝:失敗的假說》(God: The Failed Hypothesis)以及羅伯特•溫斯頓(Robert Winston)的《神的故事》(The Story of God)等等。

上列這些書,有的才剛上世,就成為大賣的暢銷書。大眾顯然想要知道科學家的意見。這並不令人驚訝,畢竟在複雜的現代世界中,科學不論是在文化中,還是知識層面上,都是一大權威。之所以如此,有部分是因為由科學發展出來的重大技術讓我們受益,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科學新知能夠激勵人心,讓我們對宇宙奇觀有更深刻的認識,正如同製作精美的電視紀錄片所傳達的一樣。

基於這個原因,許多人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由科學衍生出來的物質無法滿足他們最深處的人性需求,因而轉向科學家,想要知道他們對於「存在」這樣的大問題有什麼想法: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要往哪裡去?這個宇宙就是一切的存在嗎?,或是還有更多的宇宙?

而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讓我們聯想到神。有上百萬的人想要知道科學是如何看待神的問題。上面提及的暢銷書,有些是由無神論者所寫,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無神論者。這一點突顯出將這些爭論寫成是科學與宗教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是非常幼稚的。事實上,這種「衝突」的觀點早已為人所揚棄。就以我們剛剛提到的第一本書來說,其作者是柯林斯,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現任的院長,也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前任主持人。在他之前,那個計畫的主持人是諾貝爾獎得主吉姆 •華生(Jim Watson),他和克立克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柯林斯是一個基督徒,華生則是無神論者。他們都是頂尖的科學家,這說明了他們之間的差異不在於他們的科學,而是他們的世界觀。這裡確實存在有一個真正的衝突,但不是科學與宗教之間,而是有神論與無神論之間,而這兩個陣營中都有科學家。

正是這一點讓整場爭論更為有趣,因為現在我們可以集中在真正的問題上:科學是指向神,還是遠離神,亦或是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中立?

有一件事是明確的。這份對上帝日益濃厚的興趣,推翻了自啟蒙時代以來所謂的「世俗化假說」(secularization hypothesis),(譯註:又稱「凡俗化運動」,可追塑至1648年德國三十年戰爭結束時,執政者要求規定教會要把土地轉給公侯,使得教會失去權柄。在後人的討論中,也指政治或教育與宗教的分離。特別是在啟蒙運動後,給予「理性」崇高的地位,揚棄神聖的屬靈價值,即社會學家韋伯所謂的世界「除魅」,也因此產生「科學對抗宗教」的說法。)即假定宗教最終會衰退式微,至少在歐洲是如此的說法。事實剛好相反,而且很可能正是因為有些人感知到世俗化的失敗,才讓神的話題甚囂塵上,歷久彌新。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傑出記者約翰•米克勒斯維特(John Micklethwait)和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的說法,「上帝回來了」〔1〕,這可不是用來唬弄未受過教育的人,他們表示「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正是馬克思和韋伯認定想要擺脫迷信的那批力爭上游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正在帶動信仰的熱潮。」〔2〕可想而知,這種特殊的發展讓世俗主義者義憤填膺,尤其是當中抱持無神論的科學家。

這樣的反動聲浪在歐洲最大,也許是因為無神論者覺得歐洲是他們輸得最慘的地方。他們可能是對的,許多跡象顯示他們正在失勢。理查•道金斯仍然是無神論者的領袖,但隨著他的論點漸漸站不住腳,至少看來似乎如此,甚至連一些他同陣營的人也有此感受,他的聲量就開始收斂許多。他決定透過招募大量門徒的方式來「提高公眾意識」,傳播他的信仰,即無神論是市面上唯一在理性上可敬的觀點。他活動的觸角甚至延伸到巴士上的海報〔3〕,還有專為兒童開設的無神論者夏令營。當然,別忘了他們西裝翻領上別的徽章,以紅色的「A」來表示「無神論者」(atheist),還有不勝計數的設計款T恤。

我不知道這項活動到底是要做什麼,但近來在無神論的陣營中,多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科學聲音: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世界各地的報紙都以「史蒂芬•霍金說宇宙不是上帝創造的」、「史蒂芬•霍金說物理學沒有留給神發揮的餘地」等類似的頭條新聞來報導。這些頭條新聞指的是霍金和雷納.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合著的新書:《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這本書甫一問世,就衝上暢銷書排行榜的頂端。像霍金這樣具有高知名度的科學家公開承認無神論,瞬間讓原本的爭論變得白熱化,當然此書也跟著大賣。

我們要怎麼看待這件事呢?就是這麼回事了嗎?然後呢?沒有什麼討論的餘地了嗎?所有的神學家都該立即辭職嗎?教會工作者都應該戴上帽子,回家養老嗎?在這盤棋中,物理大師是否已經將宇宙設計者逼到最後一步?

將神放逐當然是相當狂妄放的主張。畢竟,過去大多數的傑出科學家都有信仰。目前有許多人仍然如此。就拿伽利略、克卜勒、牛頓與馬克斯威爾來說,他們都是信徒,難道在看待神的問題時,他們都錯了嗎?

有這麼多的疑點,我們當然要霍金拿出證據來證明他的說法。他的論點是否真的禁得起嚴格的審視?我想我們有權力知道。

除非我們自行確認,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所以,就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