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人說古話─文言文趣味典源 2013 文化部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得獎
				 | 
			 
		 
	 | 
 
 
	 
		
			 
				|  
					
				 | 
				
					
						
						 
							|  
								 作  者╱ 
							 | 
							
								潘麗珠、陳秉貞、孫貴珠、蔡明蓉、張嘉珊、簡彥姈、張守甫、施小琴、楊君儀
								
							 | 
						 
						
						 
							|  
								 出版社別╱ 
							 | 
							五南 | 
						 
						
						 
							|  
								 書  系╱ 
							 | 
							悅讀中文                                               | 
						 
						
						    
							|     
								 出版日期╱    
								    
							 |    
							  
								2012/06/01
									 
									(1版 1刷)
							 | 
							
								
							 |     
						    
						 
							|  
								 I    
								S  B  N ╱    
							 |    
							  
								978-957-11-6663-6  
							 |  
						  
						 
							|  
								 書  號╱    
							 |    
							  
								1A69
							 |  
						  
						    
							|     
								 頁  數╱ 
							 | 
							
								644
							 | 
						 
						
							|     
								 開  數╱ 
							 | 
							
								25K
							 | 
						 
						 
							|  
								 定  價╱ 
							 | 
							 
								450 
							 | 
						 
						
								 
									|  
										 教學資源╱ 
									 | 
									
										
											,題庫(隨書附送) 
										
									 | 
								 
								
					           
				 | 
			 
		 
		           
	 |           
   
                                   
                                     
                            
                            
                        
                          
                          
                                   
								
								  
  本書有五大專欄設計,引領讀者認識古文、認識古文、喜愛古文。 一.出處:交代語詞來自何處,引出原文語句,藉此親近古代經典。 二.解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語詞的現代意義。 三.近義、反義詞:羅列意義相近或相反的語詞或鄉土俚語,幫助讀者繫連語詞資料庫,觸類旁通。 四.放大鏡:以輕靈的筆調寫出文言語詞的典源與相關故事,點出文化的意蘊與衍繹的脈絡。 五.用法說明:舉出容易混淆的語詞,分析其間相異之處,再以例句呈現它們不同的使用方法。賦予文言語詞鮮活的生命,並提示讀者如何正確地運用。
    全書共收錄七百餘條文言文典源,除了有出處、解釋、近義,反義外,「放大鏡」單元,詳述其故事源起,而著重活用性質的「用法說明」單元,可協助讀者學習如何活用文言文語彙。文中每一則典源都帶有故事性,有溫馨、有驚喜、有爆笑………,閱讀後可藉此認識文語文詞彙、了解文言文詞彙、親近文言文詞彙,進而提升國語文能力,讓自己的中文更更出色更亮麗!《今人說古話──文言文趣味典源》是實用的工具書,也是可提升文言文閱讀素養和能力的優質語文學習書。
							
								  | 
								 
						  
						
						
						
						
						
						
						
						
						
						
								
									
										   潘麗珠教授 總策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    
								 
						
						
						
						
						
						
						
						
						
								
									
										※繪者簡介 
										
											
										
										 吳佳臻--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擅長版面設計,繪圖,紙黏本,布貼畫,公仔造型,個人化紀念手工圖本等等文創品設計
                                  	 |    
								 
						
						
							  	 
                            		 
                              		
                                
                                          
                                   
								    序 言:閱讀成為悅讀,說古話感到得意/潘麗珠 總筆畫順序索引 文言文趣味典源總筆畫索引 正 文 
                                   
                            
                             |            
                              
                                
                                            
                                                
                                             
                                     
									
									
									 
									
								
										
										   
										
										,題庫(隨書附送)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           
                                         
                                      
                           |          
                                  
                                
                     |          
                            
                          
	
		
		
			  九尾狐 出處:晉•郭璞注《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即九尾狐。」 解釋:傳說中,有九條尾巴的狐狸,後也比喻奸佞陰險的人。
  放大鏡 《山海經》中的異獸:九尾狐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一本神話總集,內容包含了遠古時代的地理、動物、植物等,其中包含了山經五卷與海經十一卷,分別是南山、西山、北山、東山與中山經五卷,以及海外南、海外西、海外北、海外東、海內南、海內西、海內北、海內東、大荒東、大荒南、大荒西經十一卷。       其中,在〈南山經〉、〈東山經〉、〈海外東經〉、〈大荒東經〉等卷記載的「九尾狐」是形狀如狐,但有九條尾巴的神異動物。一般說來,動物的異相在上古時代都具有特殊意涵,具有九尾的動物不僅止於狐狸,還有虎或羊,但出現較多次的,則是「九尾狐」。「九尾狐」是一種神聖動物,出現時帶有祥瑞的徵兆,且在漢代時期,是神祇西王母的重要配屬動物之一。
  用法說明:「九尾狐」是一種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動物,九往往是種虛指,不一定是動物身上真的有九條尾巴,僅僅是一種神異的象徵。而「九命怪貓」則可用來形容具有特異能力的人或動物,往往指人大起大落,歷經困難與危難卻依然能夠存活。雖然「九尾狐」與「九命怪貓」兩者都是神異的動物,但「九尾狐」通常用來指神聖動物,而「九命怪貓」則是形容人們的運氣非常好。例一:少年漫畫往往一派熱血,《火影忍者》就是其中之一。主角漩渦鳴人雖然身上被封印了一隻「九尾狐」,也因此歷經波折與磨難,卻也拜這隻神獸所賜,擁有龐大力量。例二:該名槍擊要犯經過大規模的跨國追捕,依然逍遙法外。前陣子才聽到新聞,警方明明派出大隊人馬進行圍捕,聽說他身受重傷,仍舊無法緝捕到案,真是頭「九命怪貓」。
 
 
  上流 出處:《漢書.劉屈氂傳》:「不顧元元(人民、百姓),無益邊穀(戍邊存糧),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 解釋:本指河流上游,後指稱社會地位尊貴。 同義:高尚 反義:下流、卑鄙、卑劣
  放大鏡 上流豪門住宅的烏衣巷   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為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其中「舊時王謝」指的就是王導和謝安家族。   據《南史.侯景傳》紀載,侯景之亂長達三年八個月,南朝世族被摧毀殆盡,江南社會殘破混亂,百姓流離失所死亡無數,千里之內罕見人煙,社會經濟遭受到巨大的破壞。傳說在叛變之前,侯景曾求婚於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家,但梁武帝蕭衍認為王謝門第太高,譏諷侯景不自量力。後來侯景記恨報仇,不但置梁武帝於死地,並屠殺王謝兩家族,還強娶梁武帝的孫女溧陽公主。
  用法說明:上流一詞常用來指稱社會地位較為尊貴高尚的群體,有時上流也用來指稱上等品質。例一:他自以為穿著名牌華服就能躋身上流。例二:我們這群人的詩詞創作中,他的作品文質並茂,堪稱上流。
  | 
		 
		
	 
	                                                
      
          
                       
           |          
                  
              
                  
                    
                      
                     
           |          
                  
                
     |